非遺,從“活”起來到“火”起來
與風景名勝區同質化日趨嚴重的旅游紀念品相比,非遺(非物質文化遺產)有著更加鮮明的個性。張翰敏和她的團隊逐步探索出了一種適合扎染的發展模式:一方面重塑經典,恢復傳統的扎染技藝;一方面...
與風景名勝區同質化日趨嚴重的旅游紀念品相比,非遺(非物質文化遺產)有著更加鮮明的個性。張翰敏和她的團隊逐步探索出了一種適合扎染的發展模式:一方面重塑經典,恢復傳統的扎染技藝;一方面...
6月19日,河北省邢臺市第五中學古箏社團的老師帶領學生們練習古箏。河北省邢臺市第五中學把非遺傳承與學校社團活動有機結合,開設多項非遺課程,讓學生們在社團活動中學習、傳承非遺技藝,感...
6月4日上午,由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,濟南市文化館、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、天橋區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19年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能大賽在天橋區體育...
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,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。精品呈現只是一方面,在《非遺公開課》里,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、明式家具制作技藝、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等延續至今的傳統技藝同樣得到了鮮活演繹。
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、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以《曲藝的文化特征及其在數字化時代的應用》為題作了分享。他認為理解非遺,就要深度理解非遺的活態傳承和共享性原則,才能在數字時代創作出符合非遺倫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質作品。
昨天上午,在西單商場,來自宏廟小學的小學生們體驗樂器笙制作中的“研綠”環節。走進西單商場4層的老字號快閃市集,來自北京宏廟小學的小學生們正在非遺課堂上動手制作手工藝品。
近日,《人民日報》重新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所作的《<福州古厝>序》!笆按洹薄懊钊ぜ艏垺薄皷|家”“手工客”等手工藝類移動應用不斷涌現,也讓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更有活力。
博物館熱的背后,更是傳統文化從社會到個體層面的回歸,反映人們返本開新的文化心理 日前,“紫禁城上元之夜”文化活動引發關注,這是故宮首次接受公眾預約的夜間開放活動。博物館熱的背后,更是傳統文化從社會到個體層面的回歸,反映人們返本開新的文化心理。
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若煙海、博大精深,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,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。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,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
在新時代,我們要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機統一、緊密結合,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強盛,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。
濰坊風箏《鳳凰、龍頭蜈蚣、金魚、蝴 蝶》,據介紹是由濰坊風箏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紅衛手工扎制,真絲手繪而成,做工十分精細,色彩艷麗,仿佛一陣風吹來就會扶搖而上 。
威海錫鑲技藝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發祥于清光緒末年。錫鑲制作非常繁雜,要經過熔煉、鍛打、鏤雕、鑲嵌、拋光、拼接等十幾道工序。錫鑲茶具是將錫合金冶煉、鑄制、鍛打、鏤雕、焊接成各種圖案之后,再鑲嵌于茶具上,最后打光而成精巧美觀的實用藝術品。
費縣手繡代表性傳承人卞成飛的展位也十分熱鬧,虎頭鞋、香荷包、枕頭、虎頭帽擺得滿滿當當,色彩妍麗又充滿沂蒙特色的手繡作品不光好看,用白芷、辛夷、丁香、吳茱萸、冰片、艾草、朱砂等中草藥填充的香包、枕頭還有養生功能,創意改造后的傳統手工藝品在當代依然受寵。